高温天气下,人体大量出汗,新陈代谢加快,血液黏稠度就会上升;并且夏季容易激动和烦躁,吃不香、睡不着,因此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医院心内科副主任高血压心衰科主任、医院徐予主任医师说,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包括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一级预防是指发病前的预防,即无病防病发生;二级预防是为了降低再次发生的危险及减轻致残率,即患病后防止再发病。
点击音频,即可收听
高温天气下,人体大量出汗,新陈代谢加快,血液黏稠度就会上升;并且夏季容易激动和烦躁,吃不香、睡不着,因此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但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知识您了解多少呢?1.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的常见症状有:心悸、气短、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胸骨后的压迫性或紧缩性疼痛、胸闷不适、水肿、发绀、晕厥、咳嗽咯血、虚弱、嗳气、上腹痛、恶心、呕吐;左后背痛、左手臂痛等。
2.脑血管疾病
可有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失语;或者交叉性瘫痪、交叉性感觉障碍、外眼肌麻痹、眼球震颤、吞咽困难、共济失调、眩晕等;或肢体无力、麻木,面部、上下肢感觉障碍;单侧肢体运动不灵活;语言障碍,说话不利索;记忆力下降;看物体突然不清楚;或眼球转动不灵活;小便失禁;平衡能力失调,站立不稳;意识障碍;头痛或者恶心呕吐;头晕、耳鸣等。
那么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该如何预防呢?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包括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一级预防是指发病前的预防,即无病防病发生;二级预防是为了降低再次发生的危险及减轻致残率,即患病后防止再发病。
1.防止栓塞
血管尤其是冠状动脉,冬季寒冷时容易收缩、痉挛,发生供血不足,并可能导致栓塞,要十分注意保暖。高危患者进行有效的抗栓治疗,可在医生指导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
2.患者晨练应注意的问题
睡眠时,人体各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活力不足,晨起时突然大幅度锻炼,神经兴奋性突然增高,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冬季应该注意。
3.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不良生活方式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疾病的康复与预后。控制饮食总量,调整饮食结构;坚持运动,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持之以恒;戒烟少酒,劳逸结合;减少钠盐摄入,每天食盐控制在5g以内;增加钾盐摄入,每天钾盐≥4.7g。
4.多吃富含精氨酸的食物
富含精氨酸的食物有助调节血管张力、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管损伤。这类食物有海参、泥鳅、鳝鱼及芝麻、山药、银杏、豆腐皮、葵花子等。
5.控制血压和血脂是关键
(1)血压控制将血压控制在一个比较理想的范围内,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中之重。资料表明,坚持长期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仅为不坚持治疗者的1/10,也就是说,只要长期坚持控制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可下降90%。
(2)血脂控制如果血脂过多,容易造成“血稠”,在血管壁上沉积,逐渐形成小斑块,就是人们常说的动脉粥样硬化,引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常见的血脂控制是服用调脂药物:包括他汀类,贝特类,烟酸等。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控制血脂也成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重中之重。
6.进补要适度
我国民间素有冬季进补的习惯,冬季人们运动本来就少,加之大量进补热性食物和滋补药酒,很容易造成血脂增高,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冬季进补一定要根据个人的体质进行。
除了应对高温天气,心脑患者应该注重哪些饮食问题呢?
心脑血管病应该低盐低脂饮食,能降低血脂的食物有:苹果、鱼类、大豆、生姜、牛奶、韭菜、黄瓜、山楂、花生、绿豆、洋葱、紫菜、竹笋和冬瓜等,它们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血脂的功能。
专家简介:
徐予,女,二级岗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管 专家,院级首席专家。年获医学学士学位,医院心内科工作至今。年赴法国冈城大学心脏中心研修心血管疾病诊治。医院心血管内科科副主任,高血压心衰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河南省心血管学会副主任委员、心衰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心脏重症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家委员会委员,河南省高血压学会副会长、副秘书长,河南省健康促进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郑州市高血压防治委员会副会长。河南省政府干部保健会诊专家,河南省慢性病医保评审专家。主要研究方向:心力衰竭、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和先心病的诊断与治疗,尤其在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上有较深的研究,在全省率先成立心力衰竭病房;医院科技拔尖人才称号,现承担多项 及省级重大研究课题,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文章9篇。曾获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一项、省政府科学进步二等奖三项,三等奖一项,河南省卫生厅科技成果一等奖二项,教育厅和卫生厅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一项,院重大科技成果奖一项,新技术二等成果奖一项,国家发明专利一项,著书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