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权作者/左华
武汉大学MBA,年参加工作,先后供职于中美华东,赛诺菲-安万特,西安杨森、齐鲁制药等企业,历任销售代表,销售主管,销售经理,KA经理、销售总监及培训总监等岗位,医院营销,曾经获得过赛诺菲-安万特公司年度全球销售冠军。医院管理咨询顾问,医院管理现代化,尤其是基于RBRVS的医院全面绩效体系咨询项目的落地实施。
本文接上一篇:
-像院长一样思考?:从非临床客户到非临床服务?
我们知道DRG的推行将从医院的行为:一是定价单元的改变,从后付制改为预付制;二是支付方式改变,从按项目定价改为按疾病诊断相关组打包定价;三是费用结构改变,使药品、耗材、检查和检验变成治疗疾病的成本;四是创收模式改变,从销售药品耗材、开展检查、检验创收模式,转变为控制成本创收模式。医疗机构生态环境的改变当然会深刻影响医疗机构里面每一个人的心智模式,基于DRG的全面推行,非临床服务的内涵也会发生系统性的变化,本文将从非临床服务的四个层面二十五项细则进行横向分析,后续的文章将从二十五项细则的纵深给出具体落地的建议。
01
第一个层面:DRG下临床医生的非临床服务,主要如下五项细则内容:
1、教会临床医生学会DRG分组的规则,付费方式,评价指标等
结合CHS-DRG的分组原则,每一位临床医生要清楚自己科室的常见DRG分组,举个例子,心血管内科常见的就是22个分组,比如FP1自动复律除颤器(AICD)植入或再植;FM2经皮心血管操作及冠状动脉非药物洗脱支架植入;FL1经皮心脏射频消融术和/或心脏冷冻消融术,伴房颤和/或房扑等,合计22个核心ADRG的分组。临床医生要清楚本地区本院的具体病组付费方式,比如本院对于高倍率病案的倍数规定,有的地区是3倍,有的地区是2倍,还有低倍率病案的倍数规定,有的地区0.4,有的地区0.3。
临床医生还要清楚DRG的评价指标
1)出院病例数:临床医生的“工作量”
2)DRG数量:表示临床医生诊治的病人的覆盖病种和医疗技术范围
3)病例组合指数(CMI)值:表示该临床医生收治病例的平均技术难度
4)时间效率指数:表示该临床医生治疗同类病例的时间长短
5)费用效率指数:表示该临床医生治疗同类病例的费用高低
6)低风险组死亡率:表示该临床医生治疗不该发生死亡病例的死亡概率
2、教会临床医生做好病案的填写,尤其是做好主诊断的选择
医院绩效考核,还是DRG的全面推行,病案质量最为关键,“万丈高楼平地起”,打好基础,才能让楼扎实坚固,而病案就是所说的基础。年1月11-12日中国呼吸学科发展大会上王辰院长提出,呼吸科的专家们要重视病案首页,不能轻视统计、汇总的信息化和数据化。首先是病案首页的完整性,“该填的要填,格式符合要求,结果符合逻辑”,重视病案首页,再次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医生应该遵循如下原则,“客观、真实、及时、规范”做好主诊断的选择,想想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在各种临床学术会议中,将不仅有新治疗方案的宣布,也会出现合理选择主要诊断的探讨;临床医生的论文也会把DRG分组模式纳入临床研究,从新的角度探索某一类疾病的治疗结果产生差异的根源。
临床医生需要重点掌握82个首页数据必填项和条件必填项的规则,重点是明确主要诊断选择总则及特殊情况下的13条选择细则,掌握好主要诊断选择口诀:医疗消耗、精力、费用最多、住院时间最长的放在前;少的短的放在后;主要疾病放在前;次要疾病放在后;原发疾病放在前;并发疾病放在后;已治疾病放在前;未治疾病放在后;急性疾病放在前;慢性疾病放在后;恶性疾病放在前;良性疾病放在后;传染性疾病放在前;非传染性疾病放在后。
3、帮助临床医生